“我是新能源2211班的罗涛,第一辆解放牌汽车的故事感染着我。1956年7月13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制造出中国第一辆汽车——解放CA10载货汽车。经过两万多名建设者三年来夜以继日的艰苦奋斗,一汽人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
“我是新能源2211班的陈新凡,饶斌被尊称为‘中国汽车工业之父’,我想给大家讲讲他的故事。50年代,中央要筹建第一汽车制造厂,他自告奋勇……”
“我是汽智2211班的殷俊康,我今天要给大家讲一讲造车新势力‘理想汽车’。2018年10月,车和家推出了智能电动车品牌——理想智造,而理想ONE作为首款产品正式面世……”
5月23日,汽车工程学院汽车文化馆内气氛热烈。在全院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一场思路新颖的“建设有声汽车文化馆,增强汽车学子文化自信”的主题党日正在进行。只要扫一扫二维码,同学们就能听到自己解读的中国汽车文化史知识点。
汽车工程学院学生党支部的党员师生、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干部纷纷上台,既靠数据说话,又讲中国故事,生动展示各自关于中国汽车文化史的调研成果和汽车文化馆建设成效。刚刚建成的汽车文化馆是汽车工程学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生动实践,也是汽车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场、党团组织红色主题教育的活动场和“第二课堂”、校园文化的实践场。从党政引领和“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讲起,汽车文化馆按“初创”“成长”“创新”三个段落,截取了历史脉络中18个事件和8个人物砥砺奋进的故事。有声汽车文化馆也是围绕这26个故事,“以点带面”录制展示“有声的”红色汽车发展史。
4月上旬,汽车工程学院10来名入党积极分子组成红色专项调研团队,结合“调查问卷+人物采访+有声录制”三位一体的形式,广泛开展对251名汽车专业学生的调研,深度采访理想汽车等企业内外有经验的一线工作人员和全国技术能手,多渠道了解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从业要求和职业精神。在深度调研的基础上,汽车工程学院组织了多名同学参与“有声汽车文化馆”的录制,将线下馆的资源变成可读可听的线上资源,创新载体推动红色汽车文化入耳入心。
汽车工程学院组织员聂玉玲是调研团队的指导老师,她表示,通过调研的方式查找问题,强化结果导向,解决专业认知的堵点、难点,“不断引导学生回顾学习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汽车发展史,持续增强学生‘四个自信’,进一步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同学们对中国汽车文化认识的不足。因此建设汽车文化馆是非常有必要的。”团队负责人汽智2111陈建林同学说,“在访谈浙江省青年工匠、省部属企事业工会劳模等汽车匠人的过程中,同学更加清晰了解了汽车产业对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汽车文化馆的建设更加提升了同学们的汽车文化自信。”
汽车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周俊炯谈及建设汽车文化馆的初衷,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等战略要求,为汽车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汽车产业是国之重器。期待汽车文化馆在提升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培育中国汽车制造业的文化自信上发挥重要作用,不断激发青年学子勇担时代重任、争做有为青年的奋进力量。”